常見的農業昆蟲主要包括有鱗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纓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不同目的害蟲在身體結構特點上是具有差異性的,根據不同目害蟲的體壁特點、取食特點及生活習性,可有區別的選擇不同類型的農藥進行防治,可順利控制住農業害蟲,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下面我們逐一介紹常見的農業害蟲類別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鱗翅目
成蟲的膜質翅上有鱗毛和鱗片故稱鱗翅目,代表昆蟲為各種蝶類、蛾類,像農業昆蟲中的二、三化螟、棉鈴蟲、菜青蟲、斜紋夜蛾等都屬此類。其為全變態昆蟲,成蟲口器為虹吸式,幼蟲口器為咀嚼式。鱗翅目害蟲在幼蟲期危害作物,通過咀嚼式口器,咬食作物組織(根莖葉等),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防治鱗翅目害蟲的藥劑有很多,對于食葉害蟲可直接使用觸殺兼胃毒劑型農藥,如菊酯類(功夫等)、有機磷類農藥(毒死蜱等)、抗生素類(阿維菌素、甲維鹽等)等,也可采用抑制昆蟲幾丁質的苯甲酰脲類農藥,如滅幼脲、氟鈴脲等;對于鉆心蟲類可使用具有內吸或內滲性農藥,如三唑磷、毒死蜱、丙溴磷等;對于地下螟蟲可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進行防治。
同翅目
主要有葉蟬、飛虱、蚜、介殼蟲類。其前翅全為膜質或革質,質地或翅脈均勻相同,故稱為同翅目。同翅目昆蟲屬于漸變態昆蟲,口器為刺吸式。同翅目昆蟲利用其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組織中的營養,且攜帶傳染病毒病等病菌。同翅目害蟲的防治可利用觸殺型農藥,如氨基甲酸酯類、菊酯類、有機磷類,也可使用內吸性農藥如新煙堿類農藥(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及噻嗪酮、吡蚜酮、氟蟲腈等進行防治。
鞘翅目
鞘翅目昆蟲通稱甲蟲,包括葉甲、金龜子、天牛、象甲等,其前翅角質硬化成鞘翅,后翅膜質折疊于鞘翅下,故通稱鞘翅目。此類昆蟲為全變態昆蟲,口器為咀嚼式,其通過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可通過使用觸殺兼胃毒劑型農藥,如有機磷類、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
直翅目
主要包括蝗蟲、螻蛄、螽斯、蟋蟀等,翅為革質,翅脈多平直,故稱直翅目。體型中到大,觸角線狀,前翅覆翅狹長,后翅膜質寬大,不用時疊在前翅之下,后足是跳躍足,有的前足為開掘足,屬不全變態,口器為咀嚼式。主要通過有機磷類或菊酯類農藥進行滅殺。
半翅目
這類昆蟲通稱蝽象,簡稱蝽。其前翅為半鞘翅半膜翅,故稱半翅目。前翅為半鞘翅,基部較堅,端部膜質透明,后翅為膜質。體型小到中型,略帶扁平,屬不完全變態昆蟲,口器為刺吸式。有許多半翅目是農業害蟲,如:菜蝽、棉盲蝽、荔枝蝽等。半翅目害蟲可通過有機磷類、菊酯類防治,或使用具有內吸性的氟蟲腈等農藥進行滅殺。
纓翅目
這類昆蟲通稱薊馬,前翅緣長有纓毛,故稱纓翅目。其體型微小細長,口器銼吸式。薊馬可通過菊酯類(功夫)、新煙堿類(吡蟲啉)、有機磷類(毒死蜱)、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進行滅殺。
雙翅目
本目包括蚊子、蒼蠅等。其僅有一對發達前翅,后翅退化為平衡棒,故稱為雙翅目。其體小至中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屬全變態昆蟲。農業害蟲有吸漿蟲、稻癭蚊、斑潛蠅等。雙翅目害蟲可通過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有機磷類等農藥進行防除。
膜翅目
包括蜂和螞蟻。其前后翅均為膜質,故稱為膜翅目。前翅大于后翅,前翅前緣近中部常有暗色的翅痣,屬全變態昆蟲,口器為咀嚼式或咀吸式。膜翅目中很多昆蟲都為益蟲,像蜜蜂、螞蟻,只有少數為害蟲,像刺桐姬小蜂、紅火蟻等。可用菊酯類農藥或有機磷類農藥進行防治。
螨類
螨類俗稱紅蜘蛛,是蛛形鋼害蟲,不屬于昆蟲類,但一般也被認為是重要的農業害蟲,與昆蟲最明顯的區別是螨類有4對足。螨類一般體型微小,繁殖力強,可危害植物的幼嫩莖、葉、花等,通過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養分。螨類的防治可通過阿維菌素、噠螨靈、三唑錫、炔螨特、丁醚脲、克螨特等農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