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20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植保機構和科研單位開展水稻重大病蟲冬前基數調查,結果顯示,明年水稻重大病蟲害發生形勢不容樂觀。
調查組專家在廣東省部分地區實地調查發現,稻飛虱各蟲態均能查見,其中未收割稻田稻飛虱以低齡若蟲為主,占稻飛虱總蟲量的60%~90%,稻樁、雜草以成蟲為主。
稻縱卷葉螟幼蟲、蛹、成蟲均能查見,但幼蟲量低。田間螟蟲以三化螟為主,二化螟、大螟蟲量較低。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未收割稻田發生較為普遍,但程度不重。
根據今年水稻重大病蟲發生情況及冬前基數調查結果,結合今冬明春氣候條件及病蟲抗藥性情況等影響因素,調查組專家預判,由于今冬明春華南、西南溫度偏高、降水偏多,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安全越冬有利,明年水稻重大病蟲害發生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程度雖然不重,但點多面廣,毒源充足,與2006年、2007年相似,預計2016年局部有重發流行的可能;二化螟在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出現抗藥性上升現象,發生形勢較為嚴峻。
